4008-965-569

火狐体育在线登录最新版:国民阅读:多元需求多元选择
来源:火狐体育最新版 作者:火狐体育appios 时间:2024-05-11 12:20:44

  在第九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的前夕,我们对不同年龄、不同地域的读者进行了小规模的调查,结果让人惊讶:读者对阅读内容的偏好、对阅读方式的选择是如此的多元。从专业书籍到职场指南、从言情小说到经典武侠、从世界名著到漫画、从科普文章到冷笑话精选,再从网页阅读到手机、电纸书、平板电脑……来自纸质图书、网络创作、网站论坛的内容组成了五彩斑斓的“云”,而读者联系到这一个个“云端”的路径也各不相同。这是一个多元需求,多元选择的时代。

  我最近阅读的图书是老同事自己写的自传,虽然不算是正式出版物,不过也算是有趣。经常看的报刊有《老年文摘》、《北京晨报》、《社会科学报》、《炎黄春秋》,近期正在努力学习计算机,希望能够上网看新闻。

  我已经很长时间不去书店买书,如果有需要的图书我会托孙子在网上购买,送到我家。去遛弯或者买菜的时候经过报刊摊位,看有什么自己感兴趣的杂志和报纸会买一些,大多数内容和健康有关。还有一些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的图书,儿女们回家吃饭的时候会讨论,我也会托他们购买,尤其是记录过去年代的图书,我很爱看,比如章诒和的一些书。

  2、陶某,男,61岁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公务员,所在地:四川省成都市

  最近阅读的图书是《求医不如求己》和《不生病的智慧》,报刊有时候会买《成都商报》。退休之后我主要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,所以比较关注健康类的电视节目和图书。但前一段时间有新闻说健康类的图书鱼龙混杂,让我比较困惑。

  我大约一年会上一两次新华书店挑书,如果有想要的书我会托儿子从网上买。但是这两年眼睛变得不太好,看书,尤其是看报纸比较费力,看书也会变得比较慢。去年我看了《苦难辉煌》,主要原因是这本书有大字版,对于我来说,大字版的图书简直是福音。

  最近看了冯仑《理想丰满》。还有一直很喜欢看的书是《漫话世界》系列,其中的《漫话德国》等让我印象深刻,深入浅出,让我收获不少。我给身边朋友也推荐了这套书。

  我看完《理想丰满》需要两个月的时间,一年大约买10本书,今年已经购买了6本。我获得图书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亲友推荐。让我苦恼的是有些想看的书看不到,比如冯唐的新作,我就是从香港买的。我去过中国香港、台湾和世界各地的书店,大陆的书店占地也许最大,但真正让人感兴趣的书却最少。

  近期看的书就主要是健康和菜谱之类的,像《求医不如求己》我们整套都有,有时候会照着上面掐一掐穴位。另外孩子今年高考,所以菜谱方面最近看得特别多,包括《美味家常菜分步详解》、《粥的100种做法》等等。对于美食方面的书我一直看得很多,基本上在当当或者卓越上每年都要花200~300元购买此类图书,包括一些美食随笔、散文我也很喜欢,介绍红酒的书也不错。

  我家里有iPad,但一般都是孩子和先生在用,iPad上我也看过一些菜谱类的东西,感觉还是没有图书那么方便,尤其是放在厨房台面上的时候,根本没法看。对于菜谱类图书,我希望里面的菜谱能够更多考虑少盐、少油的健康因素,另外,步骤要尽量详细。

  我最近看的书是《百战成精:沪深股市专业投资原理》,因为是华荣的新书,他在股民中有比较高的名气。有时候会看看《上海证券报》,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网络上关注股市和新闻动态。

  我每年买书不多,很多书也是看了一半就放下了。一些小说倒是读得很快,我女儿有时候会给我推荐小说,《暮光之城》是她让我看的,感觉挺好。我希望书店里的股票技术类图书有更加浅显一些的。

  我必定要看的报纸是《沈阳晚报》、《南方周末》。图书就是看养花、种菜的书籍,比如《在阳台上种菜》;还有历史类图书,刚刚看完《明朝那些事儿》。报纸上一般会推荐一些图书,如果是我喜欢的,我会让孩子帮我买过来。有时候我自己也会去书店购买图书。但我和老伴俩人在家,也不会上网,毕竟闭塞一些,《在阳台上种菜》和《明朝那些事儿》都是孩子给我带来的,如果不是这样,我也不知道去购买这类的图书。年纪越来越大,视力下降厉害,希望能有字体较大的报纸和图书供老年人阅读。

  之前我曾经看过一段育儿的图书,现在常看的是官场图书,比如《官场笔记》、《二号首长》等。但看育儿的书可以在公车上看,甚至在单位看,官场类图书就不行,让同事领导看到似乎不太好。选择这些书看的主要原因还是比较贴近现实吧,虽然也有夸张的成分。

  之前看书都是买回家看,现在很多时候在手机上看,有的书也是在手机上看觉得有意思了,才会买回家。最近在手机上看微博的频率也显著提高,有时也会看看“冷笑话精选”,这应该也算是一种阅读吧。我每月买书平均大约3、4本。

  最近阅读的主要是现代教育的一些期刊,包括《人民教育》、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、《中小学教师培训》、《上海教育》等,还有牛津和剑桥的一些有关我专业的图书。新的课程标准出来了,现在又在提倡和强调人本教育,因此我需要分析学生的情况,英语教学有些理论上的东西也要温故而知新。另外,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图书包括《道德经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弟子规》我也会阅读,因为教学时可能会用到。

  我每天坚持读书半小时,每周都会购买图书,经常会去新华书店和当当网买书。我认为图书价格20元左右比较合适。经常阅读的这些期刊是我得到图书信息的主渠道,有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,我也会在当当网上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。另外,如果华东师大出版社、北师大出版社等教育方面的大社出了新书,我也会重点关注。

  教育图书市场中应试教育的成分太浓,不但奥数、作文等“速成”教辅泛滥,给家长的家庭教育图书也有急功近利的心态。总之,真正引导素质教育的图书太少。有些出版机构一窝蜂地推广国外名校的相关图书,却没有看到名校背后“慢教育”的过程。

  期刊与报纸方面的阅读我已经用手机报替代了。图书看得比较少,要看也主要看职场类的图书,主要是希望能获得工作上的借鉴和能力的提升。

  公司会发一些图书,而自己购买的话都是在网上书店。现在的图书价格基本上可以接受,但也有些书动辄标价五六十元,让人接受不了。我接收图书资讯的主要渠道是朋友推荐,圈子里的人有时候会说“某本书还可以,还不错”,那我就会去关注。

  我用过电子阅读器,但是觉得不好使。它需要充电,需要往里面拷贝数据,虽然一个电子书可以储存上千本书,但你要去网上寻找和下载这些书,还不如纸质书来的方便。

  最近在读《离散数学及其应用》还有《古今数学思想》,总之是和专业有关系的书,其他类型的图书喜欢看金融、经济方面的,比如《货币的终结》等。我看书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圈内人的介绍,其实有一些书是行业内的人都会看的,有很多关于专业的经典我也还需要继续啃。另外,08年金融危机后我也更关注经济方面的图书了,找这类的图书一般去豆瓣。

  每年花费在买书上的钱约为1000元,因为有些专业书很贵。我买书不去实体书店,又贵,找书又费劲,还要自己提回家。电纸书我有,但是一般放一些轻松的txt格式网络文学,使用其“听书”功能,在上班路上车里听。

  我主要阅读《酒店职业经理人》等杂志,有时候也会看一些时尚杂志。在图书方面,每年都会花费至少500元购买育儿类和小说类的图书,近期在看的包括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》、《慢养》等,同时还要看一些孩子正在看的书,帮她筛选,所以其实阅读量挺大。

  我在怀孕时候就开始看各种育儿图书,从宝宝出生到现在5岁,可以说完整读完15本以上育儿图书,感觉有时候信息真的比较混乱,不同图书的说法有出入。

  我书看的比较杂,比如最近在看《你若安好便是晴天》,因为特别喜欢梁、林这一对。另外同事推荐了《每天懂一点人际关系心理学》,我也在看,心理学的东西最近挺流行的。前一段时间看《追风筝的人》,是我们单位新进来的女孩子非让我看,结果真的让我很感动。

  其实我个人最喜欢轻松的阅读,以前爱看《北京晚报》和《北京青年报》上的一些专栏文章,但现在有了手机报,就很少自己掏钱卖报纸了。我读书速度很快,买书的话回家路上就有书店,会顺便就买了,但不会在里面逛。

  专业类图书如《控制论》等是我经常看的;另外的书就看得比较杂,近期看的有《百年孤独》和《不去会死!》,前者是经典自不必说,后者是单车游记,给我一种很自由的感觉,读起来很放松,很享受。如果在等人,我一般会拿出手机来看果壳网,上面有一些非常棒的科普文章。

  我在网上购书,偶尔去书店看看书,因为有些书太贵,网购前需要看一眼实物。有时候如果能找到专业书的原版PDF文件,就会在iPad上看,但不会选择手机看书,感觉费眼睛。我喜欢看游记,但自从游记类图书火了以后,豆瓣上充满了各种游记类图书,感觉有“又被做烂了”的趋势。

  我非常喜欢买书和藏书,最近同时在看《玩火的女孩》、《虚构的历史》、《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》、《荒野求生手册》、《我的阿勒泰》五本书。我最大的烦恼就是网上的一句话,“买书如山倒,看书如抽丝”。我每年花费在买书上的钱超过2500元,但是看书的速度大约是1个月1~2本,因为毕竟要工作,而且还有电视、电影等娱乐方式分散注意力。

  我获取新书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豆瓣网,一般是采用网购的形式。最近感觉纸质书越来越精致了,比如《发现之旅》,如果都能做成这样我想不用怕数字阅读的,可惜有的纸质书依然在印刷、纸张上让人不满意,甚至有的书商给经典之作以恶俗的封面,让人没有收藏欲。

  阅读方面除了专业书,主要看原版小说,一方面能够提高自己英文水平,一方面情节推动也能让自己坚持得下去。最近我看的是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》。由于原版书比较贵,我买书的渠道一般是学校附近的书摊。如果一本书我真的很喜欢,还是会去买正版的。不过精装本原版书就线元以上。有时候我也会看一些网络文学,毕竟比较轻松,去的比较多的是晋江文学网,但我喜欢贴近现实一点的,太虚幻的看不下去。

  我受到同寝同学的影响,最近在看《冰与火之歌》,很精彩。高一的时候就看过《魔戒》三部曲,也一直喜欢看《科幻世界》——这本杂志我们这几个寝室都很爱看,也许理工科就是喜欢幻想吧。会开始看《冰与火之歌》是因为同学说翻译得不错,很怕这种题材的小说翻译得不好。我很少买书,经常一本书大家传着轮流看,但也许会买一套《冰与火之歌》收藏。希望国内出版社认真引进一些魔幻、科幻经典作品,很多作品一到国内,封面难看,翻译得也不好。

  经常看《IT经理人》杂志,这是公司订阅的,还有一些时装杂志,一般去报亭看到什么买什么。最近在看的书为《后宫·甄嬛传》,是一篇网络文学,是因为看到电视剧才会想去读原著的。我喜欢阅读各种网络文学,包括穿越小说和唯美小说。

  我每月支付网络小说网站的费用至少100元,但我也经常会下载盗版的小说文件。由于经常看网络小说,所以我有两个电纸书,一个是盛大的锦书,一个是亚马逊的Kindle键盘版。

  现在基本上只有在寒暑假会读大部头的书了,上个暑假我几乎读完了《金庸全集》,这个寒假读的是《魔戒》。因为家里限制使用电脑的时间,所以我都会用手机上网,浏览各种网页,包括贴吧和论坛,也会看一些手机网站的八卦、奇闻等内容。有些时候也会看网络小说,在手机上看过奇幻和军事小说。当然,男生都爱看的《扣篮》等篮球杂志也是必看的。

  我现在在读《茶花女》,原因是这本书是名著,名字也很美,还有就是这书一直摆在书架上,但是父母原来都不允许读。我还在读《哈利·波特百科全书》。另外,《萌芽》和《最小说》我们班有时会传着看,我有时候也会看一些。我都会去书店买书,不过买的一般是辅导书。课外书一般就看家里的,因为也没有太多时间去书店,实在想要的书,会告诉父母,请他们买回来。

  最近在看《舒克和贝塔历险记》,最喜欢的作家是郑渊洁。另外,周某的父亲还给孩子订了《我们爱科学》、《科技新时代》等杂志,后者父子俩经常一起看得津津有味。周某曾经接触过iPad上的一些童书软件,但是父母认为对视力不好,因此没有让其继续使用。

  最近在读的书是《做个有出息的女孩:女孩子不能不读的81个励志故事》,这本书是妈妈推荐给她看的。李某自己特别喜欢的书有《最后一头战象》和《女生日记》,前者让她很感动,后者让她觉得很亲切。她的书都是妈妈给她选的,不过李某的妈妈告诉记者,他们全家三口每个月都会至少去书店一次,让李某自己挑选喜欢的图书,通常李某都很喜欢国内儿童文学作家的新作,尤其是校园生活方面的作品。每年李某购买课外书籍的费用至少在500元左右。李某的妈妈希望儿童文学出版物能够更加环保,尽量减少异味。

  宋某最近在看的一套书是《水浒传》的连环画版,这套书是他父亲小时候看过的,被他从书柜底层翻出来看。宋某的父母给他订了包括《儿童文学》在内的不少期刊,他们对于宋某的读书选择并不加以约束。另外,皮皮鲁系列图书和关于“赛尔号”和“摩尔庄园”的图书宋某也非常喜欢。宋某的家庭每月为其购买课外书的费用超过50元,主要在书店购买。购买图书主要由宋某的父母进行,但宋某经常会告诉父母他要看什么图书,这些书名通常是从他的小朋友那里听来的。

  吴某某最近最爱看的书是《好饿的毛毛虫》和注音版《小猪唏哩呼噜》,他的父母最近给他买了不少绘本类图书,包括涂色本。他最喜欢的睡前故事是《长袜子皮皮》。吴某某的父母非常关注儿童图书的动态,除了与年轻父母们交流好书之外,他们还在各种亲子论坛搜索信息。虽然吴某某才5岁,但每个月父母花费150元为他买书。买书的渠道主要是网上书城。吴某某的母亲希望有更多温馨的绘本引进国内。

  我在看的书是《英国诗史》,原因是最近看了美国电影《盲点》(TheBlindSide),里面有首诗叫《轻骑兵进击》,是丁尼生写的,让我突然对英国诗人有了兴趣。不过,我也看过班里女生都看的《小时代》这类的书,还有一些网络文学。如果看网络文学,我一般都是用手机看,每月的费用,从买阅读点数到网费加起来不超过50元。网络文学里面也有写得特别好的,但是实在很少,需要挑10篇才碰到1篇我满意的,大多数是一看开头就跳过。有时候我也会去学校附近的小书店租看一些日本漫画,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去书店买书,每月大约1~2本。